杜素娟:不被认同的自我坚持有意义吗?

杜素娟:不被认同的自我坚持有意义吗?

遗风多沉消 2025-02-04 实时报 12 次浏览 0个评论

社交媒体上,“这届年轻人”成了当下的流量密码。

原生家庭的困境、现实与理想的抉择、亲密关系与自我实现等等人生痛点,屡遭社会热议,却不曾有标准答案。2024年年末,我们聊聊那些关于生活的“答案”。人生是旷野,更重要的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澎湃问吧邀请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杜素娟、资深心理咨询师史秀雄,一起聊聊生活中的痛点与迷茫。

杜素娟:不被认同的自我坚持有意义吗?

“走自己的路”

@Puzz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一种很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吗?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又该怎么坚持自我呢?

杜素娟:我认为是的,它是很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做到很难很难,但正因为难,它是很珍贵,也是很必要的。说它是理想主义色彩的,是因为人有社会性的需求,在群体中生存,期盼得到他人认同,是自然又合理的要求。所以,我们渴望别人认同,是合理的。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也必然是痛苦的,这个痛苦体验也是必然的。

但我们又必须认识到,有这个需求是自然的,但放纵这个需求又是危险的。因为要得到别人认同很难,越是在成人世界越难。如果我们把得到别人认同,视为认知自己价值的主要标准,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情绪温度计”、“自我价值衡量计”都主动交到了别人手里。别人不认同自己,就感到挫败;别人认同自己,就欣喜。这就会让我们丧失自己的自由。而且在人群中,我们得到认同的几率,大概率是要低于别人对我们的否定,所以,如果不懂得摆脱这种对别人认同的依赖,痛苦的体验,就要高于从容和平静。

如何在长期得不到认同的情况下,是否要坚持自我,我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自己去体会。我觉得能不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一份喜欢的事情和方向,就像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拥有不为人知的春耕秋收的快乐,就足以抵消外在评价的影响。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把别人的认同当作一个自然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目标。就像我自己种树自己结果,我的果子别人欣赏就欣赏,不欣赏,我愉悦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别人的看法有什么重要呢?我们都是为自己活的,不是为别人活的。

史秀雄:这种态度不见得是理想主义的,但的确是带着过度简化问题的视角在看问题。许多问题都不是绝对的,比如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大环境的挑战,比如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认同,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在考虑自己的路的时候,如果期待做出一个纯粹和绝对的取舍,就会出现上面这种困境。

我认为更合理和现实的视角是,你可以尽量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意愿,但也承认自己的认知有局限,所以不抗拒参考他人的想法,吸收外界的新知,最终如果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别人说的东西可以让你走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顺,那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杜素娟:不被认同的自我坚持有意义吗?

i人自我攻略指南

@伊丽莎白的鸭:眼下是一个对内向者不友好的时代吗?内心敏感细腻的人在工作、人际交往中如何调节心态、减少内耗?

杜素娟:我认为不存在对内向者不友好的时代,但的确有对内向者不友好的领域和职业。其实避开这些对内向者不友好的领域和职业,选择适合内向者的领域和职业,就对了。我自己年轻时就相当内向,所以,我在就业时,曾经有一个去机关单位工作的机会,我认真考虑了自己的社交能力,感觉更适合留在校园里。我有个好朋友,她也认真考虑了自己的能力,她很外向,她不太喜欢孤独单调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去机关单位做行政工作。最后证明,我们都对了。她选择了对她友好的领域和职业,避开了对她不友好的领域和职业,她发展得很好。我也选择了对我友好的领域和职业,避开了对我不友好的领域和职业,我觉得也是正确的选择。

内心敏感的人,必须学会对“别人”脱敏。内心敏感的人,实际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别人的一个眼色,自己就要猜测半天,内耗许久。所以,没什么妙招,当遇到别人不友好的表情、言语、评价或者攻击时,拿出一点“摆烂”的气势,对自己说一声“去他的!爱咋咋”!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的天塌下来,能够让自己的天塌下来的,永远是自己。面对恶意,要懂得弃之如敝屣,你在意它,就太抬举它了。它们根本不值得。

史秀雄:从个体角度来说,的确容易把当下的氛围理解为一种不友好,但如果从宏观角度来说,我看到的现实是,一方面整个社会因为互联网和经济发展而越发紧密相连,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频繁和复杂,所以也对个体在人际沟通和合作上的能力越来越看重。另一方面,社交能力从来都不是我国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再加上互联网让人们越来越生活在虚拟当中,对现实互动越来越缺少锻炼,所以结果就是人们在现实世界里的社交上越来越感到挫败。这种挫败并不源自不友好的意图,因为没有哪个具体的人能从这种不友好中得到好处,它更多描述的还是社会期待和能力水平上的不断扩大的差距。

我觉得内向和细腻敏感,不等于不善社交。前者是性格特质,后者则是能力水平,你可以天生细腻敏感内向,但你也可以在社交能力上有充分的积累和尝试,从而能够从容地应付日常工作与生活。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专门学过人际交往的问题,所以今天解决不好很多人际关系问题,那么在成年后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补课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好比父母一辈并不成长于电脑和智能手机时代,所以他们今天也需要很努力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年轻一代并不成长于以面对面互动为主流的时代,所以也需要努力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杜素娟:不被认同的自我坚持有意义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